雷军压力很大!在线配资开户资料
“大反思”“难以言说的焦虑”“逆天改命”……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吐露心声,引起全网刷屏。
就在前一天,“造车和重启造芯,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,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,”雷军发布微博称,“说实话,‘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’,压力巨大”。
雷军不止一次向公众承认,过去五年,小米在转型过程中接连造车、造芯,承受了巨大压力。
而这一切都源于——高端化。
从2020年喊出高端化至今,小米摸爬滚打,曾经一度损兵折将、教训惨重。但如今来看,顶住压力的雷军,带领小米频繁斩获骄人战绩,高端化路子已渐趋成形。
从年初以来,小米接连甩出一系列“王炸”:推出自研芯片玄戒O1;YU7开售18小时,锁单突破24万台;智能家电攻势凌厉;小米17Pro系列全面对标iPhone……在多条业务线上,小米全面开花,高端化成果让全球为之侧目。
尤其新近亮相的小米17Pro系列,开创全新的背屏“新形态”,实现交互创新的重大突破。业内普遍认为,小米17Pro系列与iPhone17系列同期发布,就是为了吸引苹果用户换机,雷军更是在发布会上喊话“欢迎苹果用户选购小米产品”。
由小米17Pro系列说开去,让人难免疑问的是,小米凭什么敢叫板苹果?在传统印象中主打性价比的小米,凭什么能一跃成为高端品牌?芯片、豪华汽车、科技家电、高端手机……干一样成一样,小米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?
高端化是必经之战,再难也要干!在解密小米如何成功之前,要先回答一个问题,明明知道高端化之路很难走,小米为何还要毅然冲击高端?
2020年是小米的高光时刻,连续跻身“世界500强”、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。但聚光灯之下仍有隐忧,“苹果、三星、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,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。”雷军称。
彼时,外界对小米还存在各种质疑和批评,甚至是攻击,“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”“小米没啥技术,就是东西便宜”“小米只会营销,肯定走不远”等一度充斥着网络。
就在这种背景下,小米决定“逆天改命”,从“互联网公司”彻底转型为“硬核科技公司”。而这也就意味着,冲击高端化势在必行!
在全球高端机市场,苹果一直拥有领先优势。小米坚定对标苹果,“如果小米连对标iPhone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,怎么能把高端手机做好?”雷军曾公开表态。
当然,这并非易事。自2020年进军高端化以来,过程相当曲折。2021年,就在小米立下雄心不久,冲击高端的小米11系列突遇滑铁卢,市场对小米一片质疑。
“2021年高端化的压力测试年,”事后,小米管理层反思并承认,“靠一两款产品实现高端市场的‘速胜’,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”。好在管理层迅速纠错,带领小米重新驶入正确轨道。
在手机领域,芯片是冲击高端品牌最难啃的硬骨头。此前,小米曾成立松果电子专门研发SoC芯片,但后来澎湃S1反响平平、澎湃S2流片失败。
失败并不丢人,日后来看,有勇气接受错误,并将受挫的“学费”转化为经验,这是一家伟大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为拔掉芯片这个钉子,小米再次重启SoC研发,“至少要花十年时间、至少投入五百亿,”并且坚定走高端化之路,“自研手机SoC,做中低端,完全没机会;只有做最高端,才有一线生机。”
能不能做成,研发是命门。为攻克芯片高地,小米组建了2500多人的研发军团,投入超过135亿元。今年5月,小米玄戒O1芯片初战告捷,成为内地首家、全球第四家能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SoC的企业。玄戒O1的亮相,成功补齐小米打造高端手机最后一块短板。
相比于手机业务,小米在汽车业务上更加激进。2021年下场造车,在启动之初便直接树起高端汽车的大旗。
从SU7系列到YU7系列,小米势头凶猛,连续创造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。今年上半年,小米SU7 Ultra斩获售价50万以上轿车、纯电领域销量双料冠军。
如今的小米汽车,早已成为新豪华的代表,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版图的重要一子。
从一家手机品牌,到成为横跨手机、汽车制造、科技家电等众多业务的硬核科技公司,从主打性价比,再到与苹果正面过招,成为中国高端品牌的代表,小米直面失败,正视恐惧,凭借勇气和意志,成功“逆天改命”。
别人做不成,小米凭什么行?在中国手机产业版图上,小米不是唯一一家冲刺高端化的,过去十余年,苹果三星依旧牢牢掌控着高端市场话语权。选择造车,成为小米品牌实现高端破局的关键一步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最初决定造车时,小米并未另立炉造,而是沿用了母品牌。要知道,在传统印象中,小米的品牌形象是“性价比”,用小米品牌打造豪华汽车显然会影响用户认知。
“小米最狠的一点,就是硬把一个‘性价比’手机品牌,与豪华汽车挂钩,还做成了!”一位小米SU7车主向亿欧介绍。
造芯、造车都能成功,小米背后的方法论不能不让人关注!
重点是技术研发,任何高端品牌都无一例外,皆手握核心技术。过去五年,小米猛砸研发,死磕底层硬核技术,这成为助推小米转型为“硬核科技公司”的核心支撑力。
2021至2025年间,小米在研发上已投入超过1020亿元。据雷军介绍,未来五年,小米在研发上将再投入2000亿元。
重金投入的结果是,小米成功构建以“芯片、OS、AI”为三大核心支柱的底层技术基建,成为向高端突围的压舱石:芯片以玄戒O1为代表,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设计3nm旗舰SoC能力的科技企业;澎湃OS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“公有底座”;AI则全面赋能“人车家全生态”战略、自研AI大模型技术持续突破。
可以清晰看到,硬核技术从“投入”到“收获”,小米用自身经历验证一个道理——高端化并非玄学,关键要有科学的方法论。
亿欧认为,“小米方法论”主要有三大方面:
一是爆品策略,无论是手机产品,还是小米汽车SU7、YU7系列,亦或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科技家电,小米产品几乎发一款爆一款。背后是一套统一的产品逻辑:围绕少数SKU进行十倍投入,产品直击用户痛点。
“小米家电很注重细节,大家在技术上都差不多,但小米产品的外观非常符合年轻人需求,”一位女性用户向亿欧表示,“女性都很喜欢小米,科技家电摆在家里,和家庭装修风格非常吻合。”
二是动作“先难后易”,造芯和造车是典型案例,小米从一开始就瞄准高端芯片、豪华汽车,这和大多数企业都不同,“先难后易”其实更考验团队的决心——开头就要打“逆风局”。当攻克最难的芯片后,再推出高端手机便会水到渠成。
三是形成固定流程,小米在过去五年高端化中摸爬滚打、复盘反思,建设了完善的研发体系、产品体系和用户洞察体系。由此奠定可复制、可持续、可预测的流程化体系。
四是持续突破认知,认知指导实践,小米管理层持续加深对高端化的理解,从参数领先过渡到体验领先,坚定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方向,成为管理层的一致共识。
2020年,小米已成为年入2000亿的互联网巨头。五年来,在手机之外,造车业务初战大捷,科技家电则高速增长,成为家电市场绕不开的“新星”。
“性价比品牌能不能做高端?”
今天来看,市场对小米的质疑声越来越少,小米用五年时间打破偏见,给出了有力回应——做高端,不在于品牌,而在于做品牌的人。
成为“硬核科技公司”,高端化成为核心引擎作为高端化第一个五年的收官之年,2025年小米成果骄人,芯片、汽车、高端化连续取得重要突破。
如果剖析这一连串动作便不难发现,小米一直“以人为中心”,所有动作均是围绕用户展开的,是用实实在在的产品打动了不同圈层的消费者。
有很多细节可以作证,比如洗衣机“双区洗”、空调上出风口、小米17Pro系列背屏和OS超级岛、汽车车漆和logo定制化打破豪车专属等等。深入洞察用户的细微需求,成为苹果用户、女性用户持续流入小米的重要原因。
再往深层次看,亿欧认为,这些领先于行业的创新,也从侧面印证了小米敢于打破常规的想象力。坚持创新、拒绝平庸,追求丰富有趣的科技产品,已成为小米的内在基因。
把时间线拉长来看,小米的发展轨迹清晰可循,2010至2020年创业前十年,“新物种”小米成功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中国制造业。
下一个十年,小米则剑指“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的引领者”。其中,前五年“逆天改命”,夯实高端化基础,后五年迈入超高端、全品类高端阶段。
手机高端化已经毋容置疑在线配资开户资料,大家电也将成为行业头部,尤其是高端空调将进入中国前二。此外,小米汽车也将积极出海,有望成为小米新的增长极,助推小米从产品、品牌出海到模式出海,代表中国品牌站稳世界舞台。
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